哪些途徑可以調節泵的流量
流量的調節常用以下方法:
(1)出口閥調節,是目前最常用、最流行的使用方法。在泵排出管路上安裝調節閥,靠改變閥的開啟度來實現流量調節,方法簡單可靠,但功率損失較大,經濟性不好,對小流量或微小流量調節效果不好。
(2)變速調節,通過改變泵葉輪的轉速來調節流量,這種方法附加功率損失很小,是最經濟的方法。但需增加變速機構和變速電機,初次投入成本較高。恒壓變頻供水系統和中央空調冷卻水(冷凍水)循環系統是變頻調速在水泵調節中應用的兩個典型的例子。改變轉速的方法最適用于汽輪機、內燃機和直流電機驅動的泵,也可用變頻調節來改變電動機轉速,有時也可以通過用液力耦合器來調節轉速。
(3)旁路調節,利用旁路分流調節流量,可解決泵在小流量連續運轉的問題,但造成分流流量得不到充分利用額外損失增加,同時工藝管線也隨之增加。
(4)切割葉輪外徑,通過切割葉輪外徑的方法來調節泵的流量,功率損失較小,但葉輪切割后不能恢復即只能向小流量方向調節流量。且葉輪的切割量有限,流量調節幅度有限。適用于需長期在較小流量下工作且流量改變不大的場合。
(5)更換葉輪水泵,更換不同直徑或出口寬度的葉輪調節泵的流量,功率損失小,但需備多種直徑的葉輪,且調節流量的范圍有限。
(6)堵死部分葉輪流道,通過堵死葉輪流道(偶數)減少泵的流量,相當于出口閥節流調節,但屬于主動調節附加能耗損失減少,比調節閥節流調節節能。
(7)調整葉片的出口安放角,通過改變葉輪葉片的出口安放角來實現對泵流量的調節,這種方法多用于軸流泵。
(8)汽蝕調節,通過改變泵入口壓力(水位、吸入閥)的方法,使泵發生汽蝕,改變泵的特性曲線,從而改變泵的流量的方法。實踐證明,汽蝕調節如果使用適當,則對泵通流部件的損壞并不嚴重;另一方面,卻可自動調節流量,降低泵的耗電量。
采用汽蝕調節的凝結水泵的性能曲線和管路性能曲線越平坦越好,以便在負荷變化時可以有較大的流量調節范圍。
汽蝕調節時,泵內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汽蝕。為確保水泵長期處于低負荷下的安全運行,在設計制造方面應采用耐汽蝕材料;在運行中,可考慮同時應用分流調節,即開啟水泵的再循環閥A,使容器水位不致過低,以減小汽蝕的程度。
汽蝕調節方式一般多在中小型火力發電廠的凝結水泵上采用。
(9)增減泵臺數,通過增加、減少泵的運行臺數輔以合適的合并方式來實現對泵流量的調節,詳見泵的串聯、并聯相關內容。